公告版位
臉書粉絲團是『花與鏡湖』

yoga%20meditation%20groups.jpg  

你在乎自己的外貌嗎?你上健身房?做瑜珈?你會為健康吃五蔬果?

你為自己的心靈做了什麼?

 我們知道健身房和瑜珈,可以為我們帶來優美的外貌和肉體的健康,這是一種鍛鍊。

說到心靈的鍛鍊,第一時間很多人會聯想盤腿打座,然後結果可能是:「ㄡ,那太難了!」「我沒有那麼有靈性。」

 

蘇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能夠送給人的禮物,其中最好的,

是允許他們展現他們的真實。


世界所能成就最棒的功績,

是允許自己成為自己原本的樣子。

蘇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身體感到緊繃,或是不舒服、疼痛、情緒來襲,

只要靜靜地感覺。

維持呼吸、維持住呼吸的意念,

只要把注意力輕輕、柔柔地放在那兒~

不要催促身體。

不要抗拒不舒服。

不要太快逃開。

用溫柔包裹著自己的全身,還有細微的每一個部分,

那個緊張

自然會轉化。

也許,它需要一點時間。

也許時間比你想像得要長一點。

它真正要的不是時間,


而是你


對自己無條件的愛,

對自己全然的接納。


它和你,會同時放鬆下來~

因為它就是你,緊抓不放的部分。


蘇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14 Tue 2011 01:29
  • 養份

十分之九的平凡生活,

造就十分之一聚焦的能量。

十分之九呵護自己的需求與觀照,

十分之一不批判的同體慈悲升起。

我、與眾人,人與世界,

本質與界線的界定,

課題如此開始。

 

蘇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就像各色種子散落大地

隨著陽光、雨水和風的薰陶下

我們茁壯

眼見一起發芽的同伴

他長成了一朵蒲公音,散佈著新的消息

她長成一朵玫瑰,嬌豔且亮眼


我們羨慕起那些早熟的同伴

我到底是誰?我的祝福又是什麼呢?

沒有人夠回答我


如果我太羨慕

學了玫瑰,學了蒲公音

我就錯過我自己

也終究開不出花朵


我只能任憑時光、任憑風霜

只要專心在自己的成長


也許最後發現

原來我是一朵蓮!

怪不得我成長的途徑和別人都不同


也許最後發現

原來我根本不是花

我是一棵頂天立地的松!


勇敢的走自己的路。

蘇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蓓(作者為台北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法鼓山上有一位女信眾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她已經八十幾歲了 。聽說她住在法鼓山附近,每天早上準時三點鐘,不管刮風下雨 ,她都拎著一把傘出門,到山上的臨時大殿拜佛。她每天早上拜三百拜 ,拜完之後也與大家一起打坐。等到早課開始,她就到廚房去幫忙準備 早飯,做完所有的事之後,就又拎著那把傘出去,到山上的每個地方走 走逛逛;一直到中午時分她又回到齋堂,幫著大家準備中飯 ,然後回家休息,十年如一日。她來來去去都是一個人 ,她不主動與別人講話,只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跟她講話 ,她也會很開心的回應;她自己一個人很愉快、很滿足地做事 ,絕對不會去吵人。這是一個很特殊的生活型態,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在我過去的工作經驗裡,我常聽到人們說他渴望什麼 ,他需要什麼,令他感到挫折、失落的又是什麼?人 ,其實都是渴望親密,渴望與人親近的!而那位女信眾活到八十幾歲了 ,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過日子!因此我忍不住想:「她的生命當中難道 都不需要別人嗎?她有家人,那她的家人跟她的關係又是如何 ?她的家人怎麼看待她呢?。」種種的疑問在我腦中盤旋 ,也觸發我思考得更多、更深,尤其是關於親密與孤獨這種生命的課題 。



尋求親密,是人的天性

人,打從出生開始,即需要與別人在一起,因為在嬰兒階段 ,生命極度的脆弱,可能一不小心生命就消失了!因此在生命的開端 ,我們非常需要別人的照顧養育,渴望與人親近。媽媽們都有過的經驗 ,當小孩哭的時候,妳將他抱起,大多數的孩子就會停止哭泣 ;因為他和人有了肢體接觸,安全感油然而生,得到親密的感受 !所以很多幼教專家會建議我們,要讓孩子常常有肢體接觸的機會 ,就是tear giver,這是人很基本的需求。

反觀我們的文化,長輩總說小孩子出生以後不能常抱他 ,否則他會一直纏著要人抱的前提下,一般父母總是用包巾把小孩包得 緊緊的,讓他肢體不會亂動,卻也讓他不致於和空氣直接接觸而感到空 盪!久而久之,我們漸漸不習慣肢體接觸,但是那份渴望親密的需求 ,其實始終都存在內心中。我們可能都曾有過類似的經驗 ,當你被一個你所信任的人親密擁抱之後,那種心理的重擔彷彿放下來 。當我們進行心理輔導治療的工作中,有一派治療就叫做hug therapy ,就是用擁抱來做治療,透過形(身)體上的親密接觸 ,讓受治療的對象感覺到我們是跟他們在一起的。

除了形體上的親密,人真正渴望能找到心理上的親密 。歐美國家心理學者也曾經針對兩性互動、人與人的關係等相關議題作 過一連串的研究探討,發現原來人與人之間產生「真正的瞭解」 ,是構成心理上親密感的第一要素。爾後,研究更發現 ,人感到被瞭解這件事關係影響的層面非常大,會關係到這個人的自信 、開放程度、對自己的滿足感,甚至影響他和別人的互動 、人際社交種種,所以小時候備受父親寵愛的小女孩 ,長大後通常也比較有自信,因為大部分的父親寵愛女兒的方式都是順 著女兒,間接讓子女產生有被父母瞭解的感受。

親密需要被瞭解與被接納

「瞭解」和「接納」,這兩個要素對於心理親密程度影響極大 ,但這兩個需求通常出現在人和別人互動時;還有一個和「親密 」這個主題相關而且極為重要的,卻經常被我們忽略,就是 「你跟你自己的親密」。

其實人活在社會,往往為了符合社會的價值,而去扮演某個角色 。但是在扮演的過程當中,常常會出現衝突,我究竟要照別人的意思去 活,還是按我自己的想法過日子?因為我們都很在乎別人 ,希望跟別人很親密的靠近,所以我們在行為上多半會順從別人 ,可是心裡頭卻覺得委屈。當我們所扮演的角色受委屈的時候 ,我們就會想:「我為誰辛苦為誰忙?我所為何來? 」這樣的一個念頭跑出來的時候,心裡頭是落寞的,或者氣憤的 。可是這樣的疑問出現的時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我們就有機會回頭來問問自己:「那我究竟要的是什麼 ?我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我現在扮演的這個角色到底有什麼地方不 對啊?」慢慢地思考,就會開始省視自我,因為委屈壓抑久了 ,我們心裡頭就有個聲音出來:「我究竟是誰啊?我招誰惹誰要過這樣 的日子?」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需求 ,原來我想要怎樣、我希望怎樣,我、我、我……,這時候 ,你會真正的感受到你這個人的存在,你這個「我」的存在 ,也就開始有「self」,那其實是個自我肯定的開始。

一開始你會覺得那個「self」很可憐。很希望這個「self」可以慢慢長大,然後讓這個self,就好像你活在這個天地之間那麼理所當然。然後等到你那個self慢慢、慢慢地長出來,自我成形了,那是一個「有我」,但不是一個 「自私的我」。那個「我」的滋長過程當中,你可以看到你那個「self」逐漸成長。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你開始跟自己親近 ,開始瞭解你自己。那個瞭解裡頭,包含了接納。當你開始接納之後 ,那個「我」就越來越穩定!當你能夠在心理上跟自己親密的時候 ,就會有一種自我的滿足感。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44

 

蘇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不斷地給我們提供機會,讓我們體驗與學習自己的環境及其他,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體驗與學習我們自己。

環境的變化怎樣影響我們?他經常暴露出我們機械反應的局限,暴露出我們本來面目:
恐懼、危機、孤寂、焦慮、冷漠等等。既然我們通過適應某種環境而調整活動,既然我們在適應中能夠更有效地生存與工作,既然恰當地適應環境,能夠成功地駕馭在環境中運行的力量,我們便是硬了。我們的適應是有效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始終在機械地、習以為常地做出反應。我們變成了高效的機器。

在可以預見的形勢下,我們調節的反應不斷地重覆著,甚至這些反應可能相當有效,具有可預見的行動以及可預見的效果。然而,如果我們的環境僅僅在幾個小時之前發生變化,如果我們進入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我們真正的心理狀態、我們的長處與弱點、才能與局限、脆弱與短處,就會變的顯而易見。

如果你飛在一個新的程式,準備住在一個陌生的新環境中,要會見從未謀面的陌生人並與之互動,沒有熟悉的親朋好友的支持,形單影雙,所有的支撐都沒有了,此時的我們便暴露出我們本來面目。就像一個富人發現自己破產了,或者再買下一件昂貴商品時,發現自己的錢包被偷走了一樣。那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是一個轉捩點。在那一瞬間,我們真的只剩下自己內心的資源與力量。
生活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學習與成長的機會。其中一種機會,辨識環境的變化,包括計畫中的或者計劃外的變化。我們在情感上對於別人的依賴,我們受保護的生存、埋藏的恐懼與欲望,對於空虛與孤寂的秘密恐懼和被社會上一氣之後,只能與自己的呼吸與思想共同生存的恐懼,是我們所有的人都不能承受的巨大挑戰。這很有可能在沒人注意的不知不覺中發生,因為我們的生活是關係的網路。

不經意間,我們往往以愛為名,卻以發展依存關係和相互滿足為實。這種依賴會變成一支拐杖,有時會被粗魯地奪走。生活嘲笑我們,看我們敢不敢憑藉自己雙腿的力量走路。或遲或早,生活總會像我們顯示:關係的網路;庇護的絲繭;親友的支持、物質的舒適與便利,全都是一些可以被粗魯地奪走的柺杖。環境的力量可以逼迫我們汲取自己內心的力量,動用並駕馭生命的備用資源,汲取我們內心深處無限美德的源泉。只有我們這一小團物質的身分所產生的幻覺,它的表象與觀念,才會成為我們直面全新挑戰的障礙與摯肘。

我們的機械反應,思維與行動的固定模式,我們的虛榮與自我完善的幻覺,表面的自信,深藏的恐懼與焦慮,一旦開了熟悉的環境,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環境之後特別是在形單影雙,沒有外在的支撐或支援的時候,便會讓我們顯露出自己的真面目。這些場合可以成為一個機會,讓我們非常深切地體驗自己,認識自己的脆弱、隱藏的弱點和不願意承認的恐懼感與壓抑的欲望。
然而,你必須非常注意自己的感覺、思想與情感,才能認識自己,才能在那一刻看輕自己。我可能是恐懼的,孤寂、危機、空虛的,我害怕自己直面對自己的空虛或渺小,邪念或怪異。我必須非常注意,徹底地體驗自己,不要壓抑或否認,不要轉移或代替,不要反思、理性或解釋,不要逃跑或躲避,也不要採取征服的行動。在完全的靜默中,我必須時時刻刻注意真正的自我,隨著變化中的環境揭示出我的弱點,這向我提供了體驗與學習和改進與糾正機會。

面對內心深處的觀念與恐懼、偏見與虛榮,我認識到自己的渺小與無助。生活不斷地給我們提供機會,讓我們體驗與學習自己的環境及其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體驗與學習我沒自己,體驗那不斷變化的軀體、心靈與智力的流動。對於未確定的與未知的恐懼,對於空虛與孤寂的恐懼,以及那自發的、無時不在的、內心深處的感知,我能夠直面對我的恐懼,接受我的否定,承認我們無助與渺小,體驗我的弱點與脆弱,認識到我所習得與積累的觀念的侷限性,感覺到我的痛苦並保持靜默嗎?

在那完全的靜默心中,在罵徹底的自我感知、體驗與關注中,我將發現哪永不枯竭的力量與美德的泉源,那無盡幸福、滿足與歡樂的泉源、無限心智與能力量的源泉,及內心深處的自我。在那裏,在我的天然狀態中,我將體驗到隔絕屏障的消除,感受到整個生命世界同一的欣喜。

蘇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相信動物也有佛性嗎?也與佛菩薩無異嗎?對於輪迴還有懷疑,必須要親眼看見或親身經歷才相信的人,也請看下面的真人真事吧。
無意間看到一篇有關一位寵物靈媒(也可以說是女巫)的故事,覺得很有趣,簡單地報告一下與讀者分享。 
  

    善雅(Sonya Fitzpatrick) 女士1940年出生在英國一個很小的村莊裡,出生後就耳聾聽不見,一直到十一歲才會說話,但是她說她當時可以瞭解她的狗及其他農場裡的動物跟她說什麼,她說:「我用心靈和動物溝通,我以為大家都那麼做,當時並不知道我和別人是不一樣的。」從小她就希望人們不要把動物當作自己的東西來控制,而是把動物也當做一個人一樣地尊重和感激。 

  她在十歲的時候,發生了一件痛苦而且難忘的事情,使她不願意再和動物溝通“說話”了。那是1950年春天,她的父親買了三隻鵝給她,她很高興地成天和牠們玩在一起,但在九個月之後的聖誕節,她媽媽特地為她及家人準備的大餐,竟然是她心愛的三隻鵝,她看了大為震驚的說:「所有農場裡的動物,都像是我親愛的兄弟姊妹,但是牠們一直在我的周圍被宰殺,我如何和牠們“說話”,我無法再和牠們溝通了。」
     決定要侷限跟人們溝通後,善雅去學習如何讀唇,以補足聽力的缺陷,在往後的四十年裡,經過了兩次婚姻、撫育了三個孩子及經營一個成功的模特兒事業,她仍然使用她的讀唇技巧。1992年,為了徹底改變她的一生,她決定搬到德州的休士頓去開一所禮儀學校。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留在家裡的丈夫來了一通擾亂電話,使她又再度燃起了和動物溝通的欲望,結果變成了她一生的工作。她說:「我的丈夫打電話告訴我說,我們家的狗無緣無故地攻擊我們家的另一隻貓。」
     急於想知道為什麼一向乖巧內向的動物會突然怒氣相對,善雅馬上聯絡一位會和動物溝通的人,但是那人不知那麼遠的距離是不是有效?善雅女士說:「可以的,因為心靈感應沒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結果,那人後來告訴善雅說,她的狗非常想念女主人,不曉得善雅為什麼要離開牠?這個訊息對善雅來說就像是一個禮物一樣。很快地,她開始回復了她和動物心靈溝通的信心和能力,她的許多朋友也都來請教她有關他們動物的一些奇習怪癖,「不多久,我變成了職業的動物通心人,當地的報章電視也報導了這些事情。」
     要知道您的寵物為什麼浮噪不安或什麼事不高興嗎?就跟小孩子一樣,您的狗、貓及其他寵物,如果一些常事有了變化,牠們也會難過、不適應的。善雅女士說:「譬如,家裡開始不停地爭吵或夫妻離婚,對動物也會產生衝擊,而出現不正常的舉動,像貓猛抓沙土或狗不停的吠叫等。」又如有了新生嬰兒或新生小動物也可能讓動物有了反常的動作,那要怎麼辦呢?善雅女士說:「告訴牠們是怎麼一回事,口頭上解釋清楚,因為在您說明的當下,您會發出去心裡的圖像及感受,把自己降到和動物一樣的程度,看著牠們的眼睛,全神貫注地給與愛及保證。」
     「動物行星」(Animal Planet)電視台的節目製作執行長貝內特聽到這些事情後,打電話給善雅洽談製作節目的可能性,在電話中談完公事後,善雅主動先告訴貝內特說,她的鸚鵡很不喜歡這次的大搬家,一直在問說狗在那裡?狗怎沒跟來?貝內特說:「我們才剛搬離佛羅里達州,沒辦法把狗也帶上來,善雅跟本不曉得我們搬家,也不知道我們有鸚鵡和狗這兩種動物,她怎麼會知道這些?」
     善雅女士說她能夠讀出動物的心事,是因為她把注意力集中在動物的情緒和感受上,她甚至能夠感覺出牠們身體上的各種症狀和恐懼感。她說:「有時候在我的腦海裡,我可以聽到動物說話,那是因為牠們也學習我們的語言的關係,我也可以和精神世界裡的動物聯絡。」
     有一個例子如下:有一位專門救助豬的女士海蘿葳說:「當善雅一到我們的農場,她就開始問說一隻叫馬提爾大的豬隻,她說那隻豬正在靈界裡和她說話,牠要謝謝海蘿葳給牠有生以來唯一的愛護!這些話真的讓我服了,因為五年前我真的拯救了一隻名叫馬提爾大的豬,那時牠因長期遭受殘酷虐待,已奄奄一息,因此我抱著牠一直到牠去世為止,而且這件事我並沒對別人說起。」
     有人可能會說,以上的事情也只說明了動物也能表達情緒、也有靈性而已,和輪迴毫無關係,那麼,請再看看下一個個案。有一隻得獎名叫伯奇的小種馬,突然對牠的男主人很不客氣,女主人說:「一向我的丈夫和牠玩得很好,忽然間伯奇不再和他一起玩了,而且當我丈夫走過牠旁邊時,牠會豎起耳朵準備想踢人的樣子,我必須哄著牠。」剛好她在動物行星電視台的節目“寵物靈媒”(The Pet Psychic)看到善雅能夠和動物心靈溝通,於是上網(www.sonyafitzpatrick.com)填表請求調查原因。
     當善雅來到她家後,很快地就得到伯奇的訊息說:「牠對妳的先生很不高興,因為他把一些其它的馬都送走了!」她解釋說,那些是朋友暫時來託放的馬,不是他們自己的馬。於是善雅告訴伯奇怎麼回事,伯奇竟然能夠理解而接受事實。接下來善雅對她說的話讓她非常震驚,善雅抓起她的左手說:「我要妳把手錶拿下來,伯奇說妳的手腕上有牠以前做大馬時的名字。」結果發現女主人的手腕上紋刻了“威利”兩個藍色字,女主人馬上哭了起來說:「威利是我幾年前死去的愛馬,剛開始我就覺得伯奇是威利再來投生的,因為伯奇也做一些威利以前做過的新鮮事,譬如站在牠自己的水桶裡把水全部踢出來。」自此以後伯奇又和她的丈夫玩在一起了,善雅的解釋果真很有用。在此例裡,也可看出動物也有宿命通,能知前世的事情。
     善雅在和動物“談心”之前,動物的主人很少事先提供資料,善雅所知道的,純粹是和動物“交談”之後得來的,有時候不需交談,善雅也可以說出一些故事來。譬如,有人寄她的五隻狗的相片給善雅,善雅看到後就打電話告訴狗主人說:「妳那些狗是救來的,其中的一隻叫奧投的很喜歡聞嗅,但最討厭正在專心聞好味的時候,被人硬拉開,這就好像妳正在看一篇好文章,看到正聚精會神時書給搶走一樣。」狗主人後來說:「第二天早上我和奧投出去拿報紙,我特意讓牠聞個過癮, 當牠聞完後高興地跳起來舔了我的臉,我相信牠是在跟我說謝謝!」

 

     除了幫助人們瞭解動物之外,善雅也負起提高大眾對動物福祉的良知的終身使命。今年已經六十三歲、熱心吃素且仍然保持苗條身段的善雅,組織了一個非營利的基金會叫Gift of Animal Life Sanctuary,其中有一部份特別基金是用來檢舉告發虐待動物的人,其他的資金則用來宣傳設立動物的避難所、收容所及權利等的方案。留守在休士頓家裡照顧七隻狗和四隻貓的丈夫,使得善雅能夠懷著熱心去為基金會募款,她著作的一本書(Sonya Fitzpatrick, the Pet Psychic: What the Animals Tell Me)也是她的募款活動之一。
     關於對待動物,什麼是最重要的?善雅說:「動物是很聰明的,牠們知道周遭的一切所發生的事,所以要給牠們愛護以及尊重!」她在書中說,她相信每個人稍微練習一下都可以和動物“通心”,如果行不通,她說沒關係,跟動物說話也是可以的。她提供了和動物心靈溝通的七個步驟供大家參考:
   1. 剛開始要有一個平靜和安祥的心情,然後找一個安靜的環境。
   2. 心裡叫牠的名字以引起牠的注意。
   3. 在心裡叫牠名字的時候,也要觀想牠的樣子。
   4. 把牠的身體影像及牠的名字發給牠。
   5. 問牠你可以替牠做什麼,然後想像牠也發送出答案給你,想像出什麼就接受什麼。
   6. 一定要承認感謝任何你所接收到的答案。
   7. 繼續再以相同的方法,問牠其他的問題,記住要信任你所接收到的任何答案或影像。
     有興趣想知道多一些有關動物的事,可以到她的網站去瀏覽:  ww.sonyafitzpatrick.com
    在那裡也可以問她有關家裡寵物的問題,可以免費訂閱她的新聞短信,可以看她和動物心靈溝通的故事,可以查出她上電視台表演精彩節目及真實故事的時間。才上電視一年左右,善雅已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電視收視率節節上升,大人小孩都很適合觀賞“寵物靈媒”(The Pet Psychic)節目!

 

蘇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著鏡子然後說:

「我喜愛,並接受我自己就是這樣。」

想到了什麼嗎?

注意你有什麼感覺,

也許是你問題的中心。






自我療癒和讓自己完整的最大秘訣就是要接受全部的自己,

全部的各方面的自己。


那些我們過得好的時候,過得不好的時候;

恐懼的時候,深情的時候;

痴傻的時候,聰明的時候;

出糗的時候,以及勝利的時候。


所有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一部份,

我們大多數的問題都起因於我們拒絕接受某部分的自己

--不能全部無條件愛自己。


不要用羞愧的心情回顧我們的人生,

要看到過去生命的富足豐盛,

沒有這些富足豐盛不會有今天的我們。


當我們接受全部的自己,我們就可以活得完整,獲得痊癒。

蘇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史上植物精油在防疫抗菌方面一直有亮眼的表現。
在古代鼠疫盛行時,就已經有「四盜醋」成功防制染病。
精油除了的功效除了在"制菌",事前使用某些精油有提升免疫力的作用(例如茶樹)。

今年我幫家人做的芳香防疫,是自製空間噴霧,只要噴灑在居家空間,就有抗菌的效果。
老人家不會使用瓶瓶罐罐和薰香儀器,噴霧對他們來說真的很方便。
和大家分享我的做法:

[簡易版‧防疫空間噴霧]
材料:1.藥用酒精    2.蒸餾水(或煮沸後放涼的水)   3.容量100cc噴霧瓶(深色玻璃瓶身最佳)
            4. 一瓶純精油(茶樹、尤加利、綠花白千層、羅文沙葉、松紅梅...任選一種)

做法:
1.將噴霧瓶事先清洗乾淨、晾乾後,倒入1/4的藥用酒精,約25cc。
2.滴入20滴純精油。
3.加入3/4的蒸餾水,約75cc,充分混合搖勻即可。(本步驟會使液體暫時變成乳白色,並且升溫2~3度,是正常反應)

註:1.我列出的精油是針對抗病毒,經費有限或初入門挑選一瓶即可。
        2.簡易版的噴霧味道很淡,無損它的抗菌功能。
        3.噴灑時避開眼睛和口鼻!

蘇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