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整天都要工作,
我喜歡做手工皂聽音樂,做保養品看影片,。
手工皂要不停攪拌,沒辦法離開崗位太久、聽音樂不會影響行動;
保養品有冷卻定型的時間,看個影片剛剛好。
不過連兩次影片都踩到雷,第一次做手做哭得悉哩嘩啦,是看「俏皮機長」,
裡面演小空服員的柳善因為過失,讓懷孕的乘客受傷導致早產而死。
柳善演小CA演得超傳神,牽動了我記憶裡飛行中壓抑緊張的記憶,一發不可收拾。
看九把刀的「等一個人。咖啡」,心想應該可以輕鬆工作,而且我看過原著,沒甚麼悲傷情節。
結果我又踩到哭包蛋。
我先看原著,才看MOD電影。
九把刀為了營造阿拓這個夢幻人物,小說架構比較散亂,支線繁多。
我戲稱是「馬戲團風格的純愛電影」。
電影改編後,支線合併,故事也清楚多。
但是啊,九把刀把他跟朱學恆在網路上插科打諢那種基調放進電影,
我就覺得很困擾了!
演員們男的帥女的美,可以讓他們好好表演嗎?
太多歪書名、烤香腸、滷蛋和豆花,
電影版是「黃色馬戲團風格的純愛電影」!好干擾我入戲唷~
ㄤ說青少年喜歡這種風格,
真的嗎?
電影第一段「校園鄉野傳奇」那種戲謔風格我覺得OK,
尿尿社我就覺得太over啦!
把阿不思與阿拓的關係調整,突顯了愛情的基石在於真誠面對自己。
是個很棒的轉變,格局比原著高。
至於咖啡店老闆娘的故事,改得讓人有驚喜!
與心中的女神周慧敏合作,
九把刀與編導群放了許多對角色的美好期待,
那一段拍出來非常美。
如果每一個愛情故事都能像給周慧敏的橋段,
台灣的愛情電影就會非常好看。
處理愛情的議題,台灣出身的導演最順暢我個人覺得是李安。
因為李安的年紀長,又內斂,把自身生命的矛盾看得很透徹,那種坦然反映在作品上。
其他男性導演與編導,
敘事動作已經達到專業明快,但遇見感情戲容易卡卡、或過度渲染。
這就是創作者內在的差異,沒辦法放在同一標準來要求。
老闆娘過世的男朋友,因為有生死兩隔的距離,
思念與追憶成為理所當然。
改編後那魔幻寫實的角色,勝出原作裡的標準情人辯論社社長,
不會真實存在於世界的人、反而展露真切的情感,作者處理真實與虛構的常見矛盾,
這個虛幻的構築、卻成功帶動後半場的劇情流轉。
原本我看到中段想說沒進電影院看還好,這片可能只有55分,
後半場螫伏已久的暗樁突然出招,還真抵擋不了!85分!
今天配電影做辣椒配方,
眼淚落下才知道痛。
原本覺得不太辣,被眼淚一催,辣到鼻淚管都痛~
如果剪掉劇中「食物馬戲團」的部分,我會給90分。
正經的阿拓、思螢很偶像,每個世代都需要自己的偶像。
阿不思當然帥啦!那種越界的帥,女生看了會心跳怦怦~
對了!
如果你覺得芳療跟愛情電影八竿子打不著關係,那你就錯了~
辣椒、黑胡椒、薑都是對應基底輪,
而且「等一個人咖啡」談的是「對愛的勇氣」。
擦完辣椒配方,包準你勇氣滿滿。
尤其適合舊傷久瘀,擦完又是重生的火鳳凰~~
片尾的彩蛋,小龍女那段快把我笑岔氣,有看記得看完唷!
收工。